图片
图片
《家人有约》是情感的故乡,自由的舞场,知识的书房,智慧的殿堂。这里有群主勤耕的血汗与慈悲绽出的芳香,这里有家人们的奉献和彼此用爱心照亮的夜光,这里有玫瑰梦想和希望,这里更有美丽的诗行与被灵魂眺望的远方。图片
盘点群星璀璨的大唐诗人
(上)
为什么说诗必盛唐?唐诗到底有多辉煌?今天,就让我们穿越千年,一起去细数那些灿若星辰的大唐诗人。
图片
公元618年,李渊称帝,唐朝建立,由此才有了璀璨的唐诗。但在唐诗的星空中,真正闪耀的第一颗星,却是在唐朝建立58年后,一个意外溺水的天才少年,成为划过唐诗星空最华丽也最让人惋惜的一颗流星,他就是王勃。王勃6岁便能作文,16岁成为朝廷命官,26岁写出了名传千古的滕王阁序,27岁英年早逝,年纪最小却是初唐四杰之首,他是关山南越的失路之人,更是不坠青云之志的一介书生。直到今天,滕王高阁仍然因他而闻名天下,秋水长天仍然映照着当年的孤鹜落霞。
图片
与王勃同一时期,还有另外一个神童骆宾王,七岁便写出了传颂至今的咏鹅,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天生侠骨,嫉恶如仇,直言敢谏,屡遭打击,武则天意欲称帝,她写出了连武则天都不禁赞叹的《为徐敬业讨武曌檄》,最终徐敬业兵败被杀,他从此下落不明,成了千古之谜。
当初唐四杰的光芒散去,文章四友登场,代表人物杜审言,唐五律的奠基人之一,他的孙子便是杜甫,文章四友里还有一个苏味道,300年之后,他有个后人,名叫苏东坡。
图片
公元695年,浙江出了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郎,他的名字叫贺知章,“少小离乡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?”贺知章生性旷达,为人随和,80多岁的时候在长安遇见一个初来乍到的年轻人,一下子被对方的才华折服,盛赞他是谪仙人,还慷慨的解下身上的金龟带去换酒,要跟对方一醉方休。很多年之后,李白回想起这个情形,仍然不禁感叹“金龟换酒出,却忆泪沾襟”。
图片
在贺知章出生的同一年,另一位诗坛明星在四川出生,他的诗一扫六代之纤弱,直抵建安风骨,他就是陈子昂,“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,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”。一首《登幽州台歌》,只有22个字,却足以让陈子昂永存于唐诗的星空,也让后人永远记住了他耀眼的孤独。
图片
公元705年,武则天退位,还位于李氏,就在这个时候,有一个与贺知章并称为“吴中四士”的人,悄悄划过唐诗的星空,他的诗在全唐诗中仅存二首,几乎没有人留意它的存在,直到很多年后,还有人猛然惊呼“春江花月夜”写的太好了,仅此一篇,便可冠绝古今,艳压全唐,他就是张若虚,“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,滟滟随波千万里,何处春江无月明”。我们至今都不知道张若虚确切的生平,他在唐朝诗坛的众多明星中,显然不是最闪亮的那一颗,可他的作品却经受住了岁月的打磨,变成了夺目的星辰。
图片
公元713年,李隆基改号开元,巍巍盛唐由此拉开序幕,五年之后,张九龄被招入京,他不仅是一代名相,更是一位优秀的诗人,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”。直到今天,每逢明月当空,我们仍然会吟诵起张九龄的诗。从唐朝到如今,不变的是那一轮明月,变了的是望月的人。
图片
当张九龄被召入京时,30岁的孟浩然仍然在襄阳城渴望得到贵人引荐,以求取一份功名,而当他好不容易见到唐玄宗,却不合时宜的吟出了那句“不才明主弃,多病故人疏”。引得龙颜大怒,仕途之梦,化为泡影,孟浩然从此漫游吴越,纵情山水,成了李白眼中“风流天下闻”的孟夫子,“移舟泊烟渚,日暮客愁新。野旷天低树,江清月近人”,或许做官本就不适合他,他的宿命便是在这山水之间纵横失意,在明月清风间托付余生。
图片
就在孟浩然郁郁不得志的时候,另一个人却和他形成鲜明的对比,这个人19岁中举,21岁中状元,是唐朝诗人中最年轻的状元,也是开元年间声名最盛的诗人,他就是王维。王维出身好,颜值也高,待兄弟如同手足,对妻子一往情深,在诗书画乐上都可称“大家”的,放眼当时,唯他一人。
图片
公元724年,当王维早已历经官场的起伏,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正仗剑出蜀,准备一展满腔的抱负,“大鹏一日同风起,扶摇直上九万里。假令风歇时下来,犹能簸却沧溟水”。这只大鹏便是李白,从24岁出蜀到62岁驾鹤,他仗剑高歌,踏遍山河,活出了独一无二的自我,尽管它这只等风来的大鹏,穷尽一生都没有等来属于他的那一阵风,但盖世的才华成就了他,世人的传颂为他蓄力,千年的岁月为他加冕,他早已飞过一个王朝的晦暗,成为亘古唯一的“诗仙”,可你能想象吗?像李白这样的旷世奇才,居然也倾慕过别人。
图片
据《唐才子传》记载,李白登黄鹤楼正诗兴大发,却在看到一个人的题诗后无奈感叹:“眼前有景到不得,崔颢题诗在上头”,崔颢的这首诗便是被人评价为唐人七律第一的《黄鹤楼》,“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”。很多人都以为,李白看到这首诗时,崔颢一定是白发苍苍的前辈,可实际上呢?让李白自叹不如的崔颢比李白还要小3岁,早在李白仗剑出蜀之前,崔颢便已考中进士,那一年他才19岁。
图片
而就在崔浩考中进士的同一年,另一个同样19岁的年轻人正满怀壮志,朝着自己的梦想进发,十几年间,他壮怀激烈,几次北游蓟门和幽燕,希望在金戈铁马中建功立业,他就是高适,“山川萧条极边土,胡骑凭陵杂风雨。战士军前半死生,美人帐下犹歌舞”。高适一生以大将军自许,可直到四十六岁,才应有道科及第授官,50多岁以秦王平叛之功被封为淮南节度使,后又加封为渤海县侯,成为唐朝士人中以军功封侯的第一人。据说高适在长安时常常约三五好友,旗亭斗诗,看梨园的姑娘唱谁的诗最多,于是在长安渐浓的夜色中,人们时常会听到歌女的弹唱,有高适的“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”,有王昌龄的“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”,也有王之涣的“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”。
图片
华灯盏盏,时光缓缓,伴着如歌如诗的岁月,随着人世间的荣枯聚散,大唐从开元来到了天宝年间。公元744年,苦闷的李白上书请还,年迈的贺知章告老归乡,有个叫岑参的人却金榜题名,风头正盛,“几家落寞,几家欢喜”,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,比如和岑参同时参加科考的刘长卿,“日暮沧桑远,天寒白屋平。柴门闻犬吠,风雪夜归人”。刘长卿少有壮志,自信有状元之才,却不成想接连十几年都是落榜,他半世漂泊,一生惆怅,自诩为“五言长城”,留给后人的却是一个风雪夜归的背影,有时候,一句诗就是一个诗人的一生。
图片
还是在744年,被赐金放还的李白一路向东,来到位于商丘的梁园,和隐居在那里的高适相聚,与他们一同畅饮的,还有一个年轻人,他比李白小11岁,视李白为一生的偶像和知己,他就是杜甫。杜甫原本出身名门,却一生颠沛流离,他被后人尊为诗中圣哲,而他所处的时代却无法给他一个安稳的余生,他亲眼见过大唐盛世的绮丽繁华,又亲眼看见静好岁月被兵马践踏,他只能举起最无力的手,写下最有力的字,用轻如鸿毛的命写下重若泰山的诗,从年少时望月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到年迈时登高,“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”;从早年的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”,到晚年的“安得管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,那些耗尽他一生的文字,字字不朽,光耀千秋。
图片
公元754年,西北边疆战事频繁,岑参受命第二次出塞,“北风卷地白草折,胡天八月即飞雪。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”,十年前,岑参在长安金榜题名,十年后他怀着和当年高适一样的热血,立志要在塞外成就一番功业,但作为大唐唯一的西域诗人,他终究是没能赶上一个好的时代,他生在盛世,却未能参与盛世最后的辉煌,反而见证了盛极而衰的悲凉,当大唐的荣耀不在,他希望通过立功边塞封侯拜相的理想,最终随着一个时代的陨落成了幻梦一场。
图片
公元755年,大唐王朝迎来最重要的转折,安史之乱爆发,唐玄宗仓皇西逃,长安一夕易主,世人纷纷南渡,其中也包括一个人,张继,与那些光焰万丈长的诗人相比,张继只是个无名之辈,死后连下葬的钱都没有,他终其一生都活在窘困、落魄和不甘里。可就是这样平凡普通的张继,在人生最落寞的时刻,用他的一夜无眠,为我们留下了一首感人的诗篇,“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。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”。被安史之乱打乱人生的,何止一个张继啊!
图片
公元759年,由于唐玄宗逃亡蜀地,内侍团解散,其中一名侍卫的人生轨迹由此拐了一个大弯,他就是韦应物,韦应物从15岁便开始做唐玄宗的内侍,放纵不羁,横行乡里,当唐玄宗奔蜀内侍解散,韦应物居然开始认真的读书写诗,从一个无赖子弟变成了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,真正做到了浪子回头金不换,“独怜幽草涧边生,上有黄鹂深树鸣。春潮带雨晚来急,野渡无人舟自横”。
图片
公元770年,已经垂垂老矣的“诗圣”杜甫在长沙一带漂泊,遇到了一位故人,当初的宫廷第一乐师、大唐乐圣李龟年,想当初,杜甫见到的李龟年是何等的荣耀和光鲜啊,唐玄宗杨贵妃是他的听众,诗仙李白为他填词,师伯王维是他的知己,他出入的都是王宗贵族的府第,而现在呢,玄宗和贵妃已经作古,李白和王维也已经去世多年,当初的盛世已经一去不返,如今的大唐诗圣和乐圣,竟都是如此的苍老和落魄不堪,百感交集的杜甫提笔写下:“歧王宅里寻常见,崔九堂前几度闻。正是江南好风景,落花时节又逢君”。一首《江南逢李龟年》写的是两位故人的相逢,又何尝不是写给大唐盛世的一曲挽歌。
图片
公元761年,王维离世,762年李白离世,765年高适离世,770年杜甫离世,这些璀璨的诗坛明星正逐一消失在大唐的夜空。他们的离开,何尝不是一个时代的落花时节?而在他们之后,韩愈的豪放、白居易的深情、李贺的奇诡、杜牧的雄浑、李商隐的华美,正纷纷崛起。掀起了唐诗的又一个高潮,大唐诗坛的夜空即将再一次群星闪耀。
图片
盘点群星璀璨的大唐诗人
(下)
这第一个出场的是一位女诗人,她才貌双绝,却一生未嫁,她原本是良家子,却沦为了官家妓,她一生坎坷,爱而不得,但内心清醒,活出了独一无二的人生。全唐诗收录他的作品81首,比很多男诗人还要多,她就是薛涛,“水国蒹葭夜有霜,月寒山色共苍苍。谁言千里自今夕,离梦杳如关塞长”。
图片
当一代才女薛涛已经名满成都的时候,身在洛阳的少年韩愈还在紧张的备考,结果,他三次前往长安参加科考均告失败,直到第四次才中了进士,当时的人们怕是怎么也想不到,这个屡败屡战的年轻人,会有一天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,唐宋八大家之首。韩愈考上进士之后,仕途也并不顺利,好不容易50岁做了刑部侍郎,结果仅仅两年,他便因反对唐宪宗迎佛骨惹得龙颜震怒,被贬到了千里之外的潮州,“一封朝奏九重天,夕贬潮州路八千。云横秦岭家何在,雪拥蓝关马不前”。
图片
公元787年,那还是韩愈初到长安的第二年,一个16岁的少年也来到了长安,前往拜见时任著佐郎的顾况,顾况问他叫什么名字,他回答,白居易。顾况哈哈大笑,长安米贵,想白住可没那么容易,可当顾况读到了白居易的那首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时,忍不住拍案叫绝,你这孩子,想住哪儿都可以,16岁的白乐天就此名扬长安。白居易六七个月就会认字,登帝时“十七人中最少年”官至太子少傅,在别人眼中,他算得上是人生的赢家,而在他的心中,却有一段永远的遗憾,他和一个名叫湘灵的姑娘青梅竹马,情投意合,却被他门第观念极重的母亲硬生生的拆散,白居易一直拖到35岁还不愿结婚,湘灵成了他一生的痛,“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。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”。当少年的情事变成尘封的往事,白居易对爱情已不抱期待,转而更珍惜生命中的友情,比如和他惺惺相惜的刘禹锡,比如和他终身莫逆的元稹。
图片
公元793年,刘禹锡进士及第,元稹明经及第,此刻春风得意的他们,怕是怎么也想不到等待他们的会是怎样的下半生,刘禹锡22岁便中进士,24岁授太子校书,早早便走上了人生的巅峰,可之后呢?由于参与永贞革新,他被一贬再贬,从巅峰直坠谷底。
图片
与刘禹锡一同被贬的还有和他同一年考中进士的柳宗元,柳宗元先是被贬为韶州刺史,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,名义上是个司马,实际上就是个被看管的犯人,到永州后,柳宗元历尽艰辛,受尽排挤,友人一个个离散,亲人一个个凋零,30多岁便满头白发老态龙钟,在永州十年,他尝尽了凄苦,满心都是孤独,“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”。这首《江雪》短短20个字,把天地万物都裹进了寂冷的风雪,而那个钓鱼的老翁,如同宇宙中的一粒尘埃,有多渺小就有多孤独,四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便是“千万孤独”,不经历万念俱灰的绝望,不经历百转千回的痛苦,又怎会有着万千的孤独?
图片
公元815年,被贬10年的刘禹锡、柳宗元被召回京,可仅仅一年之后便再次被贬,说起来,刘禹锡这次被贬,与他的一首“桃花诗”不无关系,“玄都观里桃千树,尽是刘郎去后栽。”他用桃花嘲讽那些朝堂上的新贵,尽管逞了口舌之快,换来的却是又一次超过十年的贬谪。
图片
而说到长安城的桃花,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,他原本只是个进京赶考的普通书生,却因为一首“桃花诗”而名垂千古,他就是崔护。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”。据说,崔护到长安参加科考,在长安南郊偶遇一位美丽的少女,第二年崔护故地重游,桃花依旧盛开,少女却已不在。千年之后,人们早已不清楚崔护的具体生平,却永远记住了他笔下的人面桃花,落寞春风。
图片
公元826年,被贬多年的刘禹锡终于被调回洛阳,途经扬州时,他终于见到了和他同年出生、唱和已久却素未谋面的白居易,他们神交已久,此刻与其说是初见,不如说是久别重逢,“巴山楚水凄凉地,二十三年弃置身。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”。从刘禹锡初次被贬到如今,23年的岁月已经悄然而逝,尽管刘禹锡天生乐观,尽管他坚信“千淘万漉虽辛苦,吹尽狂沙始到金”。可人生苦短,谁又能有几个23年?
图片
我们把时间再退回去一点,公元809年,当刘禹锡还在兰州饱受贬谪之苦的时候,元稹也迎来了他的中年巨变,他的妻子韦丛死了,元稹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宦之家,韦丛则是名门闺秀,两人婚后过得十分清苦,韦丛却从未嫌弃过元稹,可惜的是,结婚仅仅7年,韦丛便不幸离世,元稹悲痛万分,为他写下多首悼亡诗,“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。取次花丛懒回顾,半缘修道半缘君”。元稹先是弃初恋而娶韦丛,后又与薛涛、刘采春暧昧不清,后人对他的深情多有微词,但他与白居易的至交之情却是感天动地,他和白居易情同手足,诗文唱和900多首,通信1000多封,他为白居易写下“垂死病中惊坐起,暗风吹雨入寒窗”。白居易为他写下“君来泉下泥销骨,我寄人间雪满头。”即便伯牙子期在世,也不过如此吧。
图片
公元810年,时任河南令的韩愈给一个年轻人写信,催他上京应试,这个少年叫李贺。李贺7岁便能作诗,十几岁名动京师,他不负韩愈的提携,一举通过河南府试,可就在他前往长安去考进士时,有妒才者却放出流言,李贺父亲的名字里有个“晋”字,与进士的“进”范讳,因此李贺不能参考,最终李贺以落第之身离开长安,不承想五年之后便英年早逝,年仅27岁。他空有绝世之才,奈何不受命运的善待,留下“黑云压城城欲摧,雄鸡一声天下白。天若有情天亦老”等千古佳句,人称“诗鬼”。
图片
虽然没能帮到李贺,但此时的韩愈正慢慢的成为文坛的领袖,身边汇聚了大量才子文人,其中就有孟郊,孟郊比韩愈大17岁,但他的功名之路要远比韩愈坎坷,46岁才中进士,50岁才做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小官,除了《游子吟》,世人传诵最多的便是他那句“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”。世人只记住了他春风得意的时刻,却并不知道他看尽长安花背后的落寞,他一生多次落第,仕途不顺,丧子无后,贫病交加,流离失所,他将现实中遭遇的一切苦吟成诗,为自己赢得的却是一个“诗囚”的称号。
图片
除了“诗囚”孟郊,可以和他称为难兄难弟的还有“诗奴”贾岛,贾岛半俗半僧半仙,一辈子都在苦吟,一辈子都在练字,吟“秋风吹渭水,落叶满长安”的时候,他撞上了京兆尹刘栖楚,被抓起来关了一晚。念“鸟宿池边,树僧敲月下门”的时候,他撞上了河南令韩愈,结果成了韩愈的忘年交。
公元814年,感叹“恶诗皆得官,好诗空报山”的孟郊死了,公元824年,感叹“天恐文章浑断绝,更生贾岛著人间”的韩愈也死了,只剩下贾岛还在人间悲叹“两句三年得,一吟双泪流”。这个时候,大唐已经200岁,仿佛一个行知暮年的老人,开始迎来他最后一抹灿烂的余晖。
图片
公元825年,也就是韩愈去世的第二年,有一个23岁的年轻人,用一篇赋震动了整个大唐,“六王毕,四海一。蜀山兀,阿旁出”。仅凭一篇《阿房宫赋》,他便被保举为进士,一时间风光无量,他就是杜牧,杜牧不只会作文写诗,他十几岁便写下了13篇《孙子》注解。20多岁便博通经史,尤其专注于治乱和军事,可惜的是他生不逢时,赶上了祸乱朝堂四十年的“牛李党争”,既无法实现指点江山的武略,也没能成为名垂青史的文臣,一辈子都没能摆脱郁郁不得志的苦闷,后来他索性寄情酒色,流连于柳巷歌楼,被人笑称薄情风流,“落魄江湖载酒行,楚腰纤细掌中轻。十年一觉扬州梦,赢得青楼薄幸名”。醉生梦死间,谁又会真正懂得他最初的志向,又岂是做个风流才子?到头来不过是“孤吟志在此,自亦笑荒唐”。
图片
与杜牧一样深陷牛李党争的还有李商隐,李商隐比杜牧小十岁,是和杜牧一样的天纵奇才,可他的一生要远比杜牧坎坷波折,他参加科举屡试不中,好不容易中了进士,又在举鸿科大考中遭人嫉妒,将他的名字从榜单中抹除。仕途无望,他只能颠沛辗转,在别人的府下做幕僚,他先是投奔牛党骨干令狐楚,后又娶了李党骨干王茂元之女,从此被困在牛李党争中,一生都不得志,空有绝世之才又能如何?终究捱不过政治的险恶。李商隐的一生,少年多磨难,青年多坎坷,中年多忧患,挚爱的妻子成了远去的泪,满腔抱负成了飘零的灰。爱情梦碎,理想梦醒,旧情难忘,遗恨难平。最终,他成了化身为蝶的庄生,置身于一场绚丽的迷梦。他成了化身杜鹃的望帝,在东风无力的暮春哀鸣,“锦瑟无端五十弦,一弦一柱思华年。庄生晓梦迷蝴蝶,望帝春心托杜鹃。沧海月明珠有泪,蓝田日暖玉生烟。此情可待成追忆,只是当时已枉然”。他用这首最晦涩难解的《锦瑟》凭吊一生飘零的自己,又何尝不是在凭吊那个风雨飘摇的王朝?公元858年,46岁的李商隐辞别人世,曾经繁华无限的大唐,此时只剩下穷途日暮,那惋惜的灿烂只可追忆,只是惘然。
图片
公元881年,在“冲天香阵透长安”的季节,黄巢率军直入长安,正在长安应试的韦庄目睹了这场剧变,乱军横行,官兵无能,百姓涂炭。“昔时繁盛皆埋没,举目凄凉无故物。内裤烧为锦绣灰,天街踏尽公卿骨”。韦庄是韦应物的四世孙,想当初他的先祖曾经目睹安史之乱的残酷,而如今,他面对的王朝末日有过之而无不及。公元900年,韦庄对唐政权彻底绝望,入蜀投靠王建,907年,唐哀帝被迫“禅位”朱全忠,后梁建立,存世289年的大唐就此烟消云散,韦庄闻讯后,率蜀地官兵大哭三天,从此再也没有回过中原。
图片
延续近300年的唐朝,有过李白“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”的雄浑,也有过杜甫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的悲愤,有过李商隐,“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”的伤怀,也有过杜牧“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后庭花”的痛心,到最后都归结为韦庄“江雨霏霏江草齐,六朝如梦鸟空啼”的一声叹息。
图片
一个王朝结束了,属于唐诗的时代远去了,但他为我们留下的是一个浩瀚的宇宙,是一条灿烂的星河,这条河载着无数人的苦痛和欢笑,血泪和荣耀,必将长久奔流,历千万世而不朽!
(完)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亿策略配资-炒股配资平台选-配资开户公司-配资网址找加杠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